英語和其他西方語言一樣,是聽覺語言、時態語言和線性語言,可以進一步形成今天的電腦程式語言;漢語是視覺語言、空間語言、拓撲語言和混沌語言,不能形成第一代程式語言,但只有中國人才能跳進最終的高智商語言,因為高智商語言是直覺的,混合混沌的,超越線性的。
中國孩子很難記住英語單詞,很容易混淆,不是因為他們太笨,而是因為他們太先進:他們的血液裏有視覺語言的思維。用視覺語言學習聽覺語言就是用高射炮射擊蚊子,既費勁又無效。
所以孩子們應該明白英語不是一個固定的正方形。這是一個分數。每一個詞都是短譜,每一句話也是,文章也是。它只把嘴裡的嗡嗡聲記錄在視覺載體上,這是聲音流動的記錄,而不是文化的水晶廣場。
02音節是餃子
西方語言的詞條是“音節”。音節是“拼寫”和聲音的組織。“拼”別人的東西是首輔音(像我們拼音的“輔音”);別人拼的是母音(像我們拼音的“末音”)。英語是拼音。必須用餃子皮(輔音)包好才能吃餃子。沒有餃子皮,但只有餃子餡可以,吃肉丸;但沒有餃子餡只有餃子皮不能。去別人家吃,吃個肉丸,就可以了;但如果吃個餃子皮,就不開心了。
不管是英語還是漢語,它們都是一碗碗的餃子。但漢語是一種時間速率相等的語言。她是一個詞,一個音節,說話的時候,時間軸基本上是一個節拍和一個節拍的平均分;在紙上,它像一個計算板一樣等距。英語則不同,一個語義組織(即一個詞),有的是一個音節,有的是兩個音節,有的是三個、四個、五個甚至幾十個音節,其中很多音節是無限的。
英語歷史上最早、最基本的單詞往往是一個音節,如I、eye、you、he、fire、sit、lie、stand;或者 英語課程 香港 是兩個音節:happy、yellow;有時,它們模仿其他語言,有三個音節:蕃茄、洋芋、香蕉。複音現象出現的頻率越高,尤其是派生構詞(詞尾、首碼/尾碼的變化)出現後。
現時,中小學英語教材已融入到教學理念中,使學生熟悉西方語言和文化。囙此,不可能按照音節數從單音節詞中學習,逐步進入雙音節詞和三音節詞。相反,他們可以將它們混合在一起,而不考慮音節的數量。學習寵物後,它可以教圖書館、工廠或同學。囙此,學生忽視了“音節數”的問題,認為單詞在他們心中是固定的、死的。但他們不認為英語單詞有拼寫了。
“拼”是輔音對母音的作用,就像用餃子餡包餃子皮,也像算術中除數的除法。
英語中的三個音節
除了單音詞和複音詞的混淆,中國人認為英語沒有拼音的另一個原因是英語有四種拼音,而漢語基本上只有一種。
在英語中,輔音和母音構成音節有四種模式(和例句)
這是單音節的四種模式。在這四種模式中,都離不開母音。只有有母音,我們才能拼出這個音。沒有母音,就不能是音節,就不是餃子。所以上面只有四種模式,但沒有第五種或第六種模式:
井字元表示不存在
一個單一的輔音不能拼一個音節,不管是清輔音還是濁輔音。
在上述四種英語音節中,第一和第二種是中文拼音,是漢字的主體。比如第一個,我們還有啊,唉,哎喲等等;第二個是大部分漢字的模式,比如蒲、巴、可、撒等等,這是漢字的主要模式,我們主要理解拼音,也就是輔音拼母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