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連結: 餐桌紙
在這個表達能力越來越强的時代,孩子的個性和溝通能力更為重要。但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擔心,那就是如果孩子太內向怎麼辦?很多家長想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,但很多家長在第一步就錯了,因為第一步還是在父母身上。
父母都很外向。孩子們為什麼害羞?連幾個朋友都沒有
據說孩子的性格跟父母走,但小金的孩子很不正常。
小金和丈夫都是性格開朗,善於交朋友的人。儘管他們結婚多年,孩子也在上幼儿園,但他們仍然可以有很多話要說。但小金的孩子很內向。他們平時不敢說話。他們遇到陌生人時更是膽小。
小金和老師談了這件事,希望老師能多鍛煉孩子,多交朋友。但後來,老師說小金必須自己解决問題。原來,老師發現孩子們說話慢,小金喜歡打斷孩子們的談話或回答問題,而不是孩子們。有時你不得不責備孩子說了些不好的話。這可能是孩子們內向的原因。
小金意識到,也許他真的很著急。當孩子被打斷時,他看起來確實很不高興。既然你想鍛煉你的孩子,你最好讓你的孩子多說話。
一個人的性格在6、7歲時就基本定型了。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性格過於內向,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交友和表達問題,一定要儘快干預。孩子的內向性格不是不可能改變的,關鍵是家長首先要有這種意識。
孩子的內向不是不可救藥的,家長記住這四點,性格慢慢改變
讓你的孩子和你的同齡人保持聯系
在大人面前,孩子們有些拘謹。父母不妨讓孩子與同齡人取得聯系。一方面,孩子們可以更自由地與他人交談和玩耍。另一方面,他們的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是相似的。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會感到沮喪。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,我沒有能力交朋友,所以孩子不知道如何邁出第一步。
不要強迫孩子交朋友和打招呼
父母可以給孩子交流的機會,但不應該強迫他們打招呼和做朋友。尤其是當孩子們彼此不熟悉、比對方小的時候,家長的催促只會加深孩子們的緊張情緒。此外,兒童的交流特別注重真實感受。父母的強迫可能使孩子們互相討厭。
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社交習慣
即使是內向的孩子也渴望交朋友,但由於缺乏交朋友的技巧,他們常常錯過機會。囙此,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不良的社交習慣,比如喜歡強迫別人,喜歡打斷別人,家長應該及時糾正。當孩子有了一定的人格魅力,朋友就會越來越多。
父母不應該剝奪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
在人們面前,特別是在人多的時候,有外人和長輩,父母喜歡回答別人的問題,而不是孩子。家長這樣做可能是因為擔心孩子說錯了什麼,或者覺得孩子不够清楚,有點丟臉,或者擔心自己是孩子的代言人。
但是,這不僅讓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,也容易破壞孩子表達的積極性,以後甚至不敢說,不想說話。
孩子的性格必然會在外向和內向之間產生偏差,不會真的既不外向也不會內向。囙此,如果孩子只是有些內向,還沒有影響到朋友和生活,家長就不必過分擔心和强行糾正。你如何看待兒童的內向和外向問題?